2019年上半年小學音樂教師資格面試真題
試題來自參考學員的回憶,僅供參考。
小學音樂《我是草原小牧民》
一、考題回顧
題目來源:5月18日 吉林省吉林市 面試考題
試講題目
1.題目:我是草原小牧民
2.內容:
3.基本要求:
(1)試講時間在10分鐘之內完成。
(2)需要有表情地彈唱歌曲1-16小節。
(3)根據歌曲的音樂風格創編動作,引導學生邊唱邊跳。
答辯題目
1.什么是倚音?
2.你認為該如何教唱民歌?
二、考題解析
【教學過程】
(一)新課導入
教師利用詩句導入: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地現牛羊,這句詩描繪了什么景色?
學生自由回答。
教師總結:這句詩描繪的是遼闊大草原的美景。今天的音樂課,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,它是一匹小紅馬。它來自遼闊的大草原,今天特意來請我們到它的家鄉做客呢!我們一起拉好韁繩,跟著小紅馬出發吧!
(二)初步感知
1.播放歌曲,請學生聆聽,并提問: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?速度又是怎樣的?
學生自由回答。
教師總結: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歡快地,速度是中速。
2.復聽歌曲,并提問:在聆聽過程中,腦海浮現了怎樣的畫面?
學生自由回答。
教師總結:腦海里浮現了遼闊的草原上,藍天上白云飄,風兒吹過,草地上露出潔白的羊群,草原上的牧民們騎著馬飛奔。
(三)學唱歌曲
1.朗讀歌詞
請學生朗讀歌詞,并說一說歌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場景。
學生自由回答。
教師總結:這首歌曲描繪了小牧民在草原上騎馬奔騰的場景,看著草原上草兒青青羊兒肥,心里非常的自豪和驕傲。
2.學唱歌曲
(1)發聲練習。
(2)教師彈琴范唱,學生跟琴哼唱熟悉旋律。
(3)教師鋼琴伴奏,請學生跟隨鋼琴,識讀樂譜,同時找出演唱較為困難的地方。(倚音、大附點)
(4)解決難點:
①教師利用鋼琴為學生彈奏有倚音和無倚音的音響效果,請學生跟琴分別學唱,并反復練習,掌握倚音的演唱;
②教師將大附點聯系生活,將“大的”與大附點的節奏聯系,進行練習。
(5)學生掌握倚音和大附點的演唱后,教師請學生跟琴完整演唱旋律。
(6)詞曲結合,完整演唱歌曲。
(四)鞏固提高
1.多媒體播放蒙古族舞蹈的視頻,請學生模仿蒙古族人民的舞蹈動作,為歌曲編排一小段舞蹈。
2.學生自由展示。
3.生生互評,教師總結。
(五)小結作業
師生共同總結:這節課我們學會演唱附點和倚音,還跟隨小紅馬看到了草原風光,看到了草原人民對這片大草原的熱愛,今后,我們也要像草原小牧民一樣,熱愛我們自己的家鄉。
作業:請同學們課后自制小樂器為這首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。

【答辯題目解析】
1.什么是倚音?
【參考答案】
倚音是樂器上常用的裝飾音之一。一般分單倚音和復倚音兩種。在樂曲中根據內容需要,適當運用倚音,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。
2.你認為該如何教唱民歌?
【參考答案】
民歌是我國非常優秀的音樂文化資源,它來源于民間,是人們口口相傳的歌曲。有些民歌記錄了歷史,有些民歌記錄了生活經驗。都是我們國家非常豐富和寶貴的文化遺產。
所以,對于這類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,我會在設計時適當的加入一些對于當地風土人情及地理環境的介紹。比如在請同學們聆聽作品后,我會用多媒體出示該地區地理風貌的圖片,讓學生描述一下圖片上的高山。并且還可以播放其他地區的民歌來進行對比,通過鮮明的對比,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民歌的特點。此外我認為在掌握了這首歌曲之后,還可以去學習該民族的舞蹈,從舞蹈的姿態與音樂的結合,能夠了解到當地音樂文化的風貌。